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要点
工程训练中心
2019年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务院职教改革二十条部署,按照全省教育大会要求,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围绕首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按照“强基础、突重点、攻难关、出成效”的思路,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实(习)训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不断拓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部门工作职责,现就工程训练中心2019年度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等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实习实训教学改革
1、积极按照学校“双高”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改要求,加强二级教学管理,推进学生金工实训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切实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充分利用九职-仁义和九职-汇铭源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工匠精英班课外教学实训,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
2、按照学校要求,加强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改革。《车削实训》在线课程建设已经完成,并且被评为江西省精品在线课程,截止目前共有2815人使用在线课程学习。《铣削实训》与《钳工实训》在线课程建设前期调研、论证已基本完成,接下来课程将进入制作阶段。探索实习实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改。
3、不断改进实习实训条件,年初立项投入120余万元,完成机械老旧设备维修与搬运及三车间场地改造项目、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钳工实训条件建设项目。大大改善和提升了生产、实训和技能竞赛的条件。
4、加强实训场地和教室内外文化建设,教室内重新布置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机加工常识及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实训教学区域加入工匠精神元素;三车间加入企业文化元素。
5、探索产教融合基地实施实习实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启动开发并编写产教融合基地实习实训教程,提高产教融合基地的教学效益。
6、切实抓好安全教学、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工作,部门车间厂房、设备设施老旧,安全隐患多,不断加强检查并上报、督促后勤部门整改、维修。
二、创新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
7、不断拓展工程训练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紧密联系区域机械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与仁义集团开展电工培训30人次,培训经费1.2万元。积极对接湖口县就业局启动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为明年社会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8、按照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工作计划,积极与九江市劳动局、开发区、浔阳区等劳动就业部门合作,创新招生模式,下半年对我校2020届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共开设培训班41个,培训1230人,培训收入35.4万元。
9、协同相关学院做好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开展钳工、电工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完成培训鉴定1544人,培训收入48.48万元。
三、抓好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
10、积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在科研处的指导下,制订部门科技创新三年规划,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开展市科协“双百行动”计划,与绿之源、仁义、达安等公司合作研发和试制智能热转印设备,已完成基础部分试制。不断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湖北三江叶轮轴的生产效益,扩大了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11、组建团队与普瑞杰公司开展物联网开窗器和水阀等智能家居设备研制,完成了前期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试制,正投入小批量生产。
12、通过与仁义集团校企合作,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相关技术专利的申请,完成发明专利申请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13、五个在研省级科研、教改课题进展顺利,继续争取 “熔模铸造AZ91D镁合金磁场处理工艺及设备研究” 项目市级立项。
四、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14、持续协助仁义集团发展生产,拓展业务,改善设备和产品结构,基地产能逐渐提升,全年实现产值300万元,专职生产人员15人,合作企业28家,生产过程井然有序。
15、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中心的机电研究中心,与苏州汇铭源合作,成立九职-汇铭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通讯交换设备、医疗器械、电子器械激光微加工等设备研发试制。已完成设备投入300余万元,5月投产,已完成产值100万元。
16、8月份与九江陆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展转台开发和生产制造,已签订50.3万元开发协议,预计年产值100万元。
五、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和师德师风建设
17、暑期组织4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一月的企业实践,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8、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师风有关文件,全体教职工认真阅读、并宣誓,现场签订了承诺书。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与荣誉感。
六、抓好工匠精英班培训与竞赛工作
19、通过生产实训基地平台,工程训练中心在实训班级中挑选优秀学生以第二课堂形式组建工匠精英班,班级学生30人。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地进行学徒,中心组织教师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辅导。同时遴选优秀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江西选拔赛和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江西选拔赛以及全国“互联网+”大赛。
20、由黄徐琦等老师指导,吴彤等同学完成的作品《虐待与心理状态研究 --基于江西省八个地级市4740名初中生受虐情况分析》荣获专科组哲学社会科学类竞赛一等奖;刘赣华、李可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三等奖;12月6日承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江西省选拔赛,大赛组织工作有序进行,中心有2名选手参赛,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最终获得第一、第二名好成绩。
七、主题教育、党建和工会工作
自2019年9月12日以来,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按照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研室主任学习中央、省委和学校主题教育相关文件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会议精神,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开展主题教育,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部门力量,指导工作实践。积极参加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工会组织的乒乓球、足球和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凝聚力。
2020年工作要点
1、课程改革。加大在线课程建设力度,《车削实训》在线课程使用力争5000人使用;《铣削实训》和《钳工实训》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将工匠精神、军工精神、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纳入实习实训课程教学;钳工实训数字化教学评测改革试点,探索将钳工实训内容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分级自动测评,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上半年完成改革方案,力争下半年试点。
2、实习设备、场地规划。密切跟踪学校老校区改造,研究制定工程训练中心未来规划,建议学校十里校区改造将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和场地改造纳入规划。
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引进1-2名新教师充实部门教师队伍,改善部门师资队伍学历、年龄结构;建设1-2家能够稳定接纳部门教师企业实践的基地,保证所有教师每五年一轮六个月下企业锻炼;
4、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加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开发研制,进一步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设备,力争量产,形成产值,推广应用;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与湖北三江、江西仁义、苏州汇铭源、江西陆航、江西绿之源合作,继续做好技术服务,努力改进工艺和方法,提高产值,力争今年完成50万元。
5、加强产教融合工作。持续协调建设好九职-仁义和九职-汇铭源产教融合基地,力争协助两基地各完成年产值500万元,引导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6、做好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2020年力争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SYB创业培训1300人,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0人,共完成培训收入100万元。
7、做好学生技能大赛工作。组建教练团队,全力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国家赛的备赛,力争进入国家集训队;做好“玻璃显示广告”项目“互联网+”大赛的备赛工作,力争入围国赛。